他中学时对信息学竞赛历史上的大牛如数家珍,怀揣着最初的梦想一直前行在路上。他曾因为 NOI 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华,在 IOI 2010 中代表中国队出战拿下银牌,在大学四年在 ACM-ICPC 区域赛中拿下两个冠军和四个亚军。他也是 ACM-ICPC 2013 和 2015 两年的总决赛选手。百度曾将每年全球只有 10 个的年度奖学金颁发给他,今日头条和他的合作研究曾令业界疯狂。他就是我们今天信奥传奇的主人公——吴翼。

仰望偶像的初心 进入信息学之门

2000 年的时候,吴翼就读的小学邀请了一位刚从韩国归来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并将提前一年进入北大学习的恽之玮学长,为他的学弟们做国旗下讲话。那时候的吴翼正是一个坐在台下的小学三年级的 8 岁少年。虽然台下的吴翼没有记住什么学长分享的内容,但却在心中埋下了一个小小的梦想——“也要代表中国去拿金牌”。

小学时,由于参加计算机兴趣小组,吴翼接触到了编程,进入中学后的吴翼在老师的引导下爱上了信息学。据吴翼介绍,他的老师那时候最喜欢给他们介绍过去学生们的故事,而这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吴翼。

在老师的影响下,吴翼养成了平时没事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翻阅往年的 OI 比赛和 ACM-ICPC 世界总决赛名单的习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吴翼都可以如数家珍的说出之前近 10 年的信息学竞赛中国、美国国家队的队员名单,或者 ACM-ICPC 世界总决赛清华、交大的队员名字,以及他们的名次。

对于一个初中的孩子来说,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着这些人的一段奋斗史,而这些人和他们的故事都被深深印刻在吴翼脑中,激励了吴翼很多年。

小时候的吴翼(一排左三)

在后来吴翼的自述中,他曾写道:“翻着这些名字,听着这些故事,我无法用言语描述我心中的激动,好像这些故事,发生在一个无与伦比的,广阔的世界,而这些名字,就犹如夜空中的星星一样,闪耀,夺目。后来的很多年中,我很有幸几乎全部见过或者接触过了这些当年在我心中犹如浩瀚星辰般的神们。他们应该很难想象,当我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激动的心情。”

初中时,在信息学方面有所突出的吴翼就已经获得了去省里参加夏令营、冬令营的机会,在那里吴翼受到了很多来自学长的正面影响,学习了很多他不曾听说过的算法知识,也让他知道了接下来他可以怎么奋斗。

在超越中寻找下一个目标 为国争光

吴翼是一个很天真的孩子,最初的梦想很多来自于偶像的力量。而他成长的历程,则更多可以被看成一个不断树立和达成目标的过程。

小时候的吴翼学习编程后来进入信息学多少还有一点赌气的成分——“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教数学奥赛的老师嫌我贪玩训斥我鄙视我的智商,小孩子自尊心总是特别强,想着我换个地方证明我比那些你喜欢的人都厉害”,吴翼介绍。

初中之后,好胜心不减的吴翼不再只是“可爱”地把“证明给数学奥赛老师看”当成自己的目标了,这时候的吴翼更享受的是追赶和超越师兄、师姐的过程,想成为一个一流的选手。

2007 年时,刚上高一的吴翼就以只差 10 分到满分的成绩拿下了 NOIP 2007 提高组的一等奖,但是在之后的省队选拔中,吴翼发挥失利,未能入选省队。

中学时代的吴翼

2008年吴翼再度拿下 NOIP 2008 提高组的一等奖,并在之后入选省队。在次年的 NOI 2009 中,代表江苏省出战的吴翼获得金牌。但在总结 NOI 2009 时,吴翼并没有沾沾自喜,在他当年的赛后总结中,他曾经写道:

“我在丹阳的状态很好,到了绍兴也并没有热身,浪费了之前表现出的良好状态。第一天赛场上程序写的非常不顺手,几乎整个比赛的时间都在敲键盘,很多简单的暴力程序都调试很长的时间,这也就直接导致思考的时间过少,心里紧张,成绩很不理想。实在是玩了一把惊险。这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问题,这一点在以后的比赛中应该注意……”

“今年 NOI 非常的不幸,两天分别考到了两道刚好我不会解的模型,一个选手的全面能力和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学什么就要学好,切不可不求甚解,自负的认为不可能考到,这次就差一点铸成大错。下面的训练,查漏补缺会是我训练的重点,就像武功一样了,内功没练好,招式就都是摆设。”

正是这种对于胜利不自负,善于总结的习惯帮助吴翼在之后步步为营——2010 年 5 月,参考NOIP 成绩、冬令营成绩、论文和答辩、平时作业、口试等环节的层层选拔结果,吴翼被选入由四个人组成的中国国家队,代表中国出战当年在加拿大举办的 IOI 2010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出战 IOI 2010 前,曾在小学三年级时点燃吴翼心中梦想的恽之玮学长又一次出现在了吴翼面前。相隔十年,曾经为国争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的学长已经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或许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这一次作为同一所高中的学长,恽之玮的出现再度点燃了吴翼心中早已埋下的金牌梦。

IOI 赛后的吴翼

这一年的暑假,代表中国出战的吴翼以三分之差与金牌失之交臂,为国夺得了一枚 IOI 的银牌。在媒体的笔下,在国际信息学的赛场上,吴翼已然是一个英雄。但在吴翼来看,他并不太满意。

被恽之玮学长多次激励的他,在自述里曾这么写道:“很不幸,世界没能狗血到再度产生一个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故事。少年自然没法和天才相比拟,不过起码在需要写写文字的时候,少年的故事可以这样开头:‘I had a dream(我有过一个梦想)’”。

与牛人交流 向牛人学习成长

在上初三时,作为初中生的吴翼在上海交通大学 ACM 队训练了一个月。他第一次见到了国内顶尖的大学,顶尖的大学生是怎么样的。暑假时,第一次在机房里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戴文渊(ACM世界冠军,目前就职于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

到了高中,吴翼开始以非正式队伍的身份参加 ACM-ICPC 区域赛。

非正式参加 ACM-ICPC 的吴翼(右二)

高一在 ACM-ICPC 南京赛区,吴翼认识了了唐文斌(ACM-ICPC 世界总决赛世界第六,现 Face++ CTO)、王栋(IOI 2006 金牌)、龙凡(IOI 2005 金牌、IOI 2006 金牌,MIT 博士,现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郭华阳(IOI 2007 金牌,现 Operator CTO)等大牛。

高二时,在 ACM -ICPC 杭州赛区,吴翼认识了楼天城(楼教主,IOI 2004 金牌,现 Pony.ai CTO)、周源(IOI 满分,ACM-ICPC 世界总决赛亚军,卡内基梅隆博士,现印第安纳大学助理教授)。

对于吴翼来说,那时候的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冲上去和他们合一张影,然后激动的晚上睡不着觉,简直比拿了冠军还激动”。

那时候的吴翼可能很难想到,若干年后,他会和唐文斌一起坐在火车的餐车地上打牌,会和郭华阳在纽约曼哈顿睡上下铺。楼天城会成了他的助教,胡伟栋(IOI 2005 金牌,ACM-ICPC 世界亚军)会请他吃饭。

优秀本科经历 产业、研究双料天才

因为高中时在信息学方面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吴翼被保送到了清华大学“姚班”,这个原本名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班级,以创办者——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姚期智先生命名,每年面向全国只招收30人。

身在全国最好的一个班级,吴翼感到了重重压力,身边同学做工程的不断实习做项目,做科研的一篇接一篇的发论文,刷 GPA 的几乎每门课都是满分。

吴翼的高中教练开导过他:“学习也好,人生也好,这是一场马拉松。你身边的人可能智商比你高,但是他情商不一定有你高。将来也不一定走的就比你好,要看长远。” 在教练的开导下,吴翼的信心逐渐恢复。

那时的吴翼想出了一个田忌赛马的策略——“我看看自己似乎没有一样能做到最好的,于是就想,要不然就做一个科研界 ACM-ICPC 比的最好的,而 ACM-ICPC 界又科研做的最好的人吧”。

他开始和毛杰明(IOI 2009 金牌,现普林斯顿博士生)、莫涛(NOI 第一名,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正式组队,继续参与 ACM-ICPC 竞赛。吴翼跟队友前后九次参加 ACM-ICPC 区域赛,七次获得亚军,距离出线一步之遥,“这个记录估计也是没谁了 ,那个时候太想赢了。”

吴翼(右一)参加 ACM-ICPC 2013 世界总决赛

为了取得进入决赛的资格,吴翼跟另两位同学一起,疯狂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区域赛。他们在福州赛区失败了,继续报名参加长春赛区,长春赛区失败,再报名参加天津赛区”,吴翼曾介绍。最终,大三那年,他终于进入了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总决赛,并获得一枚铜牌。

大一暑假,吴翼就去微软亚洲研究院跟着 David Wipf 实习,负责做机器学习的稀疏性研究,对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吴翼认为“微软研究院比较像大学,它完全不做产品。研究员做研究,发论文就可以了,不用考虑产品,不考虑转化。你可以理解为微软养了一帮不给公司增加利润的科学家。所以和大学很像,你的导师就是研究员。”

大二夏天,在内部员工的推荐下,刚刚上市的 Facebook 找到了吴翼这个优秀的中国小伙,把他喊去美国实习,跟着工程师们做后端数据库的工程,解决具体产品问题。对于这段经历,吴翼曾这么形容——“九十天带薪美国游。公司提供免费三餐,免费住宿,外加每个月5000美金工资,以及各种福利。”

在 Facebook 实习时的吴翼(左二)

大三的春季学期结束后,手握三封推荐信的吴翼找到了伯克利大学的 Stuart Russell 教授,由于没有招过华人实习生,Stuart Russell 犹豫再三。不过,最终吴翼还是拿到了实习机会,并且以优异的表现拿到了 Stuart Russell 的推荐信。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领域,Stuart Russell 教授绝对称得上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他的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著作,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成为一千多所高校的教科书。

在本科学习期间,丰富的社交活动让吴翼见到了更多“故事里的人物”,吴翼说:“我更不会想到张一飞(IOI 2000 金牌、IOI 2002 金牌,就职于 Facebook)会给我推荐简历,我会和符文杰(中国唯一 IOI 2001 银牌,IMO 2002 金牌,就职于 Facebook)一起吃饭,和侯启明(当时 NOI 历史上唯一的满分,IOI 2002 金牌、IOI 2003 铜牌,浙江大学副教授)一起扯淡。”

顶尖的踏实学者 随和的产业新秀

本科毕业前,吴翼拿到了卡耐基梅隆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博士录取。最终,吴翼决定再度回到曾经实习过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为了 Stuart Russell 教授多年来正式招收的第一位华人博士生。

吴翼(左一)参加 ACM-ICPC 2015 世界总决赛

出国读博后,吴翼还是有些放不下他的 ACM-ICPC 竞赛情结,在伯克利他和姜碧野(NOI 2009金牌,伯克利博士生)和赖陆航(IOI 2010 金牌,伯克利数学博士生)组成了“伯克利中国队”拿下了北美冠军,并在摩洛哥举行的 ACM-ICPC 总决赛中夺得银牌。

不过,吴翼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可不只是为了来打比赛的。在这里,计算机专业博士的平均毕业年限是五年半。对于一个博士生来说,能否发表几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是决定毕业与否的重要条件。

博士前两年,吴翼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博士工作,并且和今日头条实验室负责人李磊一起,发表了《Swift: Compiled Inference for Probabilistic Programming Languages》、《A Nearly-Black-Box Online Algorithm for Joint Parameter and State Estimation in Temporal Models》等代表作。

在他优秀的算法基础和结合工业界需求认知的基础上,他的几项务实研究将概率程序语言的运算速度提高 60-100 倍,更好的解决了时间序列模型中推理问题。在 IJCAI、NIPS、AAAI 等顶级会议上一次又一次为人工智能界的专家们带去的惊喜。

吴翼(右)跟今日头条李磊在讨论算法

在大家的眼中,吴翼已然成为了一个数理基础扎实、算法能力一流、为人和蔼亲近的新秀。相信,无论之后进入学术界还是工业界,他都将是一颗闪亮的星。

结 语

在吴翼的眼中,是中学时在技术和人格上对他都产生极大影响的曹老师将他“骗入”了信息学的大门,而过程中伴随着他成长的是一个个榜样故事和背后的那些大神。

当下,他正在“夏洛克式幽默”的博士导师的陪伴下,为他的研究、论文和毕业而努力。已经在众人眼中非常优秀的他依然没有忘记儿时的梦想,回顾过去的经历,他依然在朝着他心中的“更好”而努力。

吴翼也留下了一些他的总结,或许也能给后来者一些启示:

  • 我是一个固执的人,一旦认定的事情很难再被改变;我也是一个幸运的人,大部分我认定的事情都起码没有失败。也许,老天真的会偏爱一个愿意一直仅仅因为喜欢而坚持的人吧。
  • 竞赛就像唱一首歌,跳一支舞,写一段文字,哪怕根本没有观众,也总希望能够最后落下伴着微笑的句点。做一件事不一定非要有一个意义,因为坚持的本身,就有意义,也因为,坚持总能伴着一份感动,时不时的在心中翻涌。
  • 我们做技术方面的,技术上的能力往往比你学到的更重要。往往去了工业界你需要的技术和能力在学校里是不能学到的,学校成绩是一方面,关键是自身能力的培养,有机会实习的话,多去业界看一看、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