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黑啊?”这是上小学的几个孩子见面的招呼。家里有娃的人肯定不陌生。这是今年流行起来的手游《王者荣耀》的组局暗号。

我倒不反对孩子们玩游戏,但是希望孩子玩质量比较高的游戏。很多家长面对这席卷而来的垃圾游戏,不知该禁还是不禁?台湾作家颜择雅觉得完全禁止不是长久之计,合理引导才是关键。

孩子迷上王者荣耀了

禁止孩子打游戏,12岁以后可能行不通。要解决游戏沉迷的问题,大人可以有更聪明的做法。

针对十二岁以前的孩子。禁止打游戏,我认为是利大于弊。一来,这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二来,孩子这时的同学社交能力还不强,行踪也较易控制。但到了十二岁以后,禁止还是不是好方法,就值得商榷了。

英国牛津大学的安德鲁.普西比斯基(Andrew Przybylski)研究指出,孩子玩游戏只要适度(一天不超过一个钟头),平均来说,其社群互动经验反而比完全不玩更好。这有点违反常识,游戏不就等于“宅”,等于孤僻吗?普西比斯基却提出一种可能解释:游戏已变成孩子的共通语言,不玩可能有损人气。

但如果在青少年阶段实施全面防堵,是不可行的,这完全是违背天性。从四千五百年前的“乌尔王族局戏”开始,人类社会就一直在发明各种游戏来发扬这种天性。游戏可以满足我们的竞争与角色扮演本能,输赢或积分可满足我们的成就欲望。

玩游戏有利于短期记忆

现在的游戏不同于历史上的游戏:

一是:声光特别炫目,画面精致度经常胜过好莱坞电影。

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玩家完全不需要烦恼玩伴,想玩随时可玩。玩伴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网上陌生人。

三是:球场上的角色扮演只限于前锋、后卫几种固定的攻防位置。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却无限宽广,你可以是未来的太空战士、阿富汗的美军狙击手。

四是:游戏的时间消磨持久度根本没有别种娱乐可比。看电影只要两个钟头,整本漫画看完顶多二十个钟头。游戏打完整套要一百个钟头,再打一遍、两遍、十遍依然充满悬疑。搞不好因为功力大增,还会愈打愈好玩。

除非孩子本来就觉得游戏不好玩,不然全面禁玩不只很难,也可能有副作用。孩子可能偷偷跑去网吧,也可能上大学后摆脱你的视线,就玩得没天没夜,整个荒废课业,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更何况,游戏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荷兰莱顿大学教授罗伦萨‧柯萨图(Lorenza Colzato)研究指出,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有助于短期记忆。会考试的人最擅长临时抱佛脚,记住一大堆东西,考完之后马上忘光。这种人靠的就是短期记忆。这么说来,游戏应该有助于增进考试能力才对。

还有,玩游戏因为必须与机器互动,也可训练孩子对人机界面的适应力。大人使用平板电脑遇到问题,经常一筹莫展,小孩却摸摸就解决问题,这就是人机界面的适应力。人工智慧在职场只会愈来愈普遍,你不让孩子碰游戏,搞不好对他的未来职能发展反而有害。

找出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

我较赞成爸妈做的,是观察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看可不可以导向别处

爸妈应该送这种孩子去学编程、3D打印或动画软件。等他可以利用电脑做出有趣作品,赢得肯定了,就不会觉得别人无聊,或担心别人嫌自己无聊了。

二来,游戏故事也可导向阅读欲望。许多孩子是玩了三国游戏而想读《三国演义》。《文明帝国》可开启孩子对世界史的兴趣。玩原版游戏,也有助于增进英语能力。

三来,爸妈也可以利用每周的游戏时间,来训练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孩子表现好就加时数,表现不好就减时数。这么做有个前提,就是孩子必须体认可游戏戏真的会影响学习。

玩游戏会影响学习,大人也许觉得是不辩自明的真理,孩子却不这么认为。在孩子看来,就算不玩,也读不下书呀。不让我玩,我也是在打酱油而已。

其实,游戏影响学习,并不是游戏会压缩大脑专注的时间,真被游戏压缩的,其实是脑袋放松的时间。大脑放松经常是灵感来的时候。大人常在蹲马桶、散步时想到棘手事的解决方案。孩子也是,用功半天都不会解的习题,也常是在放松时豁然而解。

游戏的耗脑程度却一点不输数学、英文。读书以外的时间都用来打游戏,大脑没办法放松,就会减少灵光乍现的机会,也就是创意

在孩子眼中,创意就是酷。孩子都希望变成有创意的人。跟他说“游戏会影响创意”,应该比“游戏会影响功课”更能加强他节制打游戏的意愿。

本文作者:颜择雅,专栏作家。台湾教育类畅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