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中小学编程教育创新课堂——教学展示观摩研讨会,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举办,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近100位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参加。

“移动环境下的编程创新教学实验基地”在展一小落地后,老师们便开始了移动端的编程创新教学研究。在本次研讨会上,两位年轻教师便向在场的老师们展示了他们的教学成果。

— 老师协助学生利用课件进行图形化编程 —

两位老师分别选择了童话故事《森林里的动物》和生活实际《声控灯》作为课堂主题。

《森林里的动物》主讲教师赵圣以蓝雀飞翔的童话场景设问,通过定格动画的方式分解飞翔动作,利用流程图来表达解决问题的逻辑,最后让学生通过图形化编程去实现蓝雀飞翔。

— 老师引导学生绘制流程图 —

而主讲《声控灯》的贯老师则用短视频引发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思考,重在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辅助用流程图表示解决问题的环节,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抽象建模能力和编程能力。

— 全国教育专家、一线教师观摩课堂 —

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教育专家、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在观摩了如此的创新课堂后,纷纷发表看法,西城区的张鹏老师表示,通过流程图的分析,程序设计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充分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够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是很重要的。

研讨会发言

石景山区教研专家袁志平老师评价道,在编程课程中,从日常生活入手,设置问题,用流程图分解解决问题的流程,再用图形化编程语句实现,循序渐进,由简入繁,学生去动手,验证,这个过程很重要。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于晓雅主任总结道,编程教育绝对不是在培养码农,而是在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

西城区早在90年代就在小学开设VB课程,当时孩子接受的特别好,因为这个课程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流程,在呈现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这是一种思维的表达,因而才训练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北京西城区教研员朱慧老师介绍了西城区编程教育发展概况,西城区的编程教育一直走在北京市前列。

1982年,北京市在一所高中开设了第一个计算机选修课,学习basic语言,1998年西城区就开始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编程。2005年,西城区的小学课堂VB编程语言,后来又相继引入了VC等编程语言,到现在的图形化编程语言。其中发生过很多变革,但我们始终注重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程序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