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与北京、武汉、广州、西安、深圳五地教科院所等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装备、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装备配备方案、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3-8年级)和中小学人工智能学生用书(3-8年级)等四项研究成果,以期解决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的缺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研部门共同参与的顶层设计和联动、缺少智能装备支撑等难点问题。据了解,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装备包括人工智能应用软件、编程平台和智能机器人搭建模块三大主要部分。
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今年的工作重心是“落实,落实,再落实”,装备中心曹主任在会议表示:不搞“大水漫灌”,挑这五个城市出来,就是要把工作落实到位。中国教育学会戴会长在会议上强调:高考改革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为人工智能进中小学提供了历史机遇,要抓住。
领导还指出,编程和人工智能教育,是一个:“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三关”问题,一定要有高政治站位,完成人民群众的期待。
60多年前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随着硬件、软件、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人工智能已从过去高墙深院的研究演变成为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技术引擎。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少年时期是兴趣养成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表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对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研究前沿的认知水平,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生活,加深对人工智能所蕴含的技术思想和技术原理的理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树立投身人工智能事业的志向。“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既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
当前,世界各国都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力争抢占技术制高点。在我国,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各项政策引导下,人工智能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不少高校纷纷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创设人工智能专业。在基础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教育也开始得到重视,不少地方也积极探索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中小学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和教材不断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十几种中小学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教程或教材。这些课程和教材开发思路各有不同,也各具特色。从使用对象来说,有的面向全学段,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到职业教育,有的专门针对初中或高中某一阶段,有的则定位于服务家庭和社会机构;从开发思路来说,有的注重与科学和信息技术国家课程的衔接,有的主要围绕技术路线突出实践活动;从内容上来说,有的以大数据为核心内容,有的侧重编程,有的重点突出某一项或某几项人工智能的技术体验。这些有益的前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效推动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
为促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朝着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普惠化的方向发展,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性、综合性、发展性,2018年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五地教科院所共同发起“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并得到了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武汉市教育局条件装备处、广州市教育基建和装备中心、深圳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的支持。